上午出席省侨办“海外科技专家顾问团”2016工作年会,下午应邀到省发改委举办膜科技园对接洽谈会,晚上参加省领导会见活动,11月17日新加坡杰出华人科学家、中国生物膜技术教父蓝伟光博士在福州的活动排得满满的。
谈起他钟爱的膜技术,身兼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蓝伟光滔滔不绝。他说,中国膜产业以每年30%的增长速度不断发展壮大,到建党100周年时,其产值将达到万亿元规模,业界人士无不赞叹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慧眼识珠与高瞻远瞩。
习近平支持发展膜技术
当今中国,饮水安全、空气雾霾、环境污染问题此起彼伏,单位GDP所消耗的能源与资源比重过大,亟需寻找水质净化、清洁生产、节能减排、节水降耗、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的手段与方法。纵观全球,目前能担此重任的高新技术,非膜技术莫属。
其实,早在1999年,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大学听取蓝伟光关于膜技术及其应用的汇报后,即作出了“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关键要看两条:一条是我们所选择的高新技术是否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另一条是我们是否具有这个基础,也即是否有这个可能性。膜技术是21世纪绿色、节能的高科技产业技术,我省厦门市有了这个基础,应将大力发展膜技术作为我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和调高调优产业结构的突破点来抓”的指示。
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作出指示不久,又亲临蓝伟光创办的厦门三达膜公司视察,要求有关部门把膜技术作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性技术予以支持,并制定近期和长远的实施方案;强调把膜技术作为高新科技的一个增长点,作为一个特色来加以支持;探讨建设膜科技学院的可能性;希望加大攻关力度,研究产业化与成果转化的机制,以期更快的发展膜技术。
16年来,中国的膜技术产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至2015年底,中国的膜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产值已经突破2000亿元,到2021年时,其产值有望达到万亿元规模。
新加坡将劣势变成优势
膜技术在新加坡已经家喻户晓,因为新加坡政府把它大规模成功应用于自来水制备、海水淡化、污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等领域。在新加坡,依赖膜技术循环再生的水被称为“新生水”,它的面世使得新加坡不再依赖马来西亚的供水,新加坡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明言:“新生水的成功开发使新加坡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纵观世界各国,许多国家都面临水资源危机,期待水问题的解决之道,但解决水问题的思路几乎都依赖传统路径、兴俢水利,长距离调水。而新加坡却利用膜技术,把身边的水,无论是雨水、污水还是海水,都转化为可以饮用的水,成功化解了水资源危机,从一个受马来西亚供水制约的岛国变身成为世界瞩目的环球水务枢纽,还催生了一个以膜技术为依托,金融资本为纽带的环保与净水产业,将最大的劣势变成最大的优势。
酝酿建设中新膜科技园
蓝伟光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三达作为一家新加坡知名的膜技术公司,希望能与有志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地方政府携手,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指示,建立一个以人为本,聚焦膜技术,集“创新研发、科普展示、教育培训、应用推广”为一体的中新膜科技园,打造一条涵盖“膜材料制备、膜过程开发、膜设备制造,膜系统集成、膜工程安装”的完整产业链,旨在满足国内外日益增长的膜技术需求,以及为世界各地的膜技术人才打造一个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使之成为荟集膜科技高端人才、培养膜产业蓝领工人的高地,吸引膜科技公司、膜配套产业落户的宝地,开展膜技术研发与创新、膜设备生产与制造的福地,膜工程示范与水循环利用的基地。如果政府能在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金、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引领带动、各方关系协调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完全可能打造一个近期达到百亿规模、远期达成千亿目标的膜技术及其相关产业。
拟建的中新膜科技园将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利用中国的绿色金融与产业政策,大力发展以膜技术为核心的环保与净水产业,打造中国的膜品牌,使之立足当地、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继中国高铁、核电品牌之后的又一新亮点,输出到“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为其面临的环保问题与水资源危机提供解决方案,惠及民生,保护健康,造福人类。
为了那一片壮美的蓝海,蓝伟光博士默默耕耘、不懈奋斗。
文章来源:福建侨报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是供个人学习、欣赏和交流的平台,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因能力有限或疏忽,如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